國內首宗P2P侵權官司 音樂團體敗訴 記者洪夢霜╱台北報導 30/06/2005今(30)日經國內地方法院宣判P2P網站業者所提供服務為合理使用工具,不需為使用者非法行為負擔刑責後,提出告訴的音樂著作權團體表示除將上訴到底外,並將加強追查涉嫌侵權下載的P2P服務使用者。 歷時三年,以IFPI(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)為首等三家音樂著作權團體對國內P2P網站業者ezPeer所提之告訴,今(30)日公布第一審判例,由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宣判認定P2P軟體為合法使用工具,因而未違反違法重製、公開傳輸等罪嫌。 士林地方法院指出,現行法令並為禁止或限制P2P軟體的使用,且做為傳輸平台的ezPeer其用途具有多樣性、本身並非犯罪工具,即使有使用者以此一工具傳輸、下載未經授權的著作權檔案,則仍應有合理使用空間、刑罰免責條件。 ezPeer委任律師陳鎮宏表示,由於法律上並未定義合理使用空間之確切數目,如歌曲曲數、金額等,因此,儘管本次判例表示ezPeer無罪、使用者在合理使用範圍內應屬合法,但界定模糊,因而難以確保使用者百分之百無使用風險。 對此判例表達強烈不滿的IFPI、MPA台北市音樂著作權代理協會,以及MUST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仲介協會等,則表示將上訴到底,並同時將對涉嫌侵權下載的P2P服務使用者展開法律追訴行為。 IFPI秘書長李瑞斌強調道,「儘管本次判決表示ezPeer無罪,卻不會改變使用者非法下載時的侵權行為已屬違法,為此,IFPI將持續協同警方加強對非法使用者的查緝動作。」 李瑞斌說,全球現約有1,1800起案例係控告使用者侵犯音樂使用版權之行為,國內亦有多起針對使用者自網站下載(重製)屬IFPI所屬成員之音樂版權後,再上傳提供其他使用者下載使用的侵權判例。他強調道,儘管此次判決結果係有利於PP平台服務者,但非法使用者卻不應心存僥倖。 此一訴訟案自2002年起至今經九次開庭偵訊,並在今(30)日由士林地院宣告一審判決,這也是國內第一樁P2P軟體侵權官司的判決。 IFPI 2003年十二月控告國內另一家MP3下載平台網站KURO飛行網之侵權案件,目前則仍在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中。 全球皆有類似控訴案件陸續發生中。包括日前美國最高法院宣判如Grokster此類P2P檔案交換網路服務公司,必須為自家網路上的侵權檔案負責之判例,則被美國電影與音樂公司視為一大勝利。不過之前這些官司在地方法院,都是P2P軟體公司勝訴,不用為使用者的侵權行為負擔罪責。 最近美國地區的市場調查結果則發現,受到如如蘋果iTunes、RealNetworks的Rhapsody等網路音樂商店興起,以及美國錄音工業協會(RIAA)過去一年來控告數百名檔案交換者的嚇阻效應下,近來該地區未經授權的檔案交換活動已稍微趨緩。 |